外傷及出血


創傷的種類

傷口是人體皮膚或組織的損傷,通常會有出血現象,如處理不當,會導致傷勢惡化或傷口遭受感染。

  1. (1) 割傷- 組織遭整齊割斷,如傷及大血管,會導致大量出血。
  2. (2) 裂傷- 傷口參差不齊,血管遭撕裂而出血,通常傷口會黏附污物和泥塵。
  3. (3) 瘀傷- 皮膚內層組織出血,傷處瘀腫。
  4. (4) 刺傷- 傷口雖然較小,但可能很深,引致內層組織受損。
  5. (5) 槍傷- 槍彈停留在體內,或穿越身體而出,因此會出現一個或多個傷口。當槍彈射進體內,體內組織、器官或脊髓會受損。

出血的徵狀
出血是指血管壁受損或破裂,以致血液外流。出血可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及微血管出血三種。當大量出血時,傷者會出現以下臨床表徵:

  1. (1) 脈搏快而弱
  2. (2) 血壓下降
  3. (3) 口渴
  4. (4) 皮膚濕冷及蒼白
  5. (5) 軟弱無力
  6. (6) 情緒不安
  7. (7) 呼吸淺速
  8. (8) 出現空氣飢
  9. (9) 神志不清 等等

處理出血

止血方法可分為直接壓法及間接壓法,是最常用的急救方法:


  1. (1) 直接壓法是讓傷者躺臥休息及墊高傷肢(骨折者除外)。
  2. (2) 檢查傷處後,用敷料遮蓋傷口,再用繃帶施壓包紮,但切勿太緊,以免影響肢體末端血液循環。
  3. (3) 如傷口有異物或斷骨凸出,可在傷口邊緣施壓。
  4. (4) 如直接壓法未能止血,可在動脈壓點施壓,協助止血,施壓時間為五至十分鐘,切勿超過十五分鐘。

如傷口有異物,先用清水沖洗表面上鬆浮的異物,然後按照沒有異物的方法處理。切勿拔出深入傷口的異物,可在敷料上剪一個洞,套過異物,置於傷口上,加上環形墊或在傷口周圍砌起敷料成堤狀,再用繃帶包紮。


鼻部流血

流鼻血是由於鼻內血管受傷所致。成因包括挖鼻孔、打噴嚏、鼻子受到撞擊、鼻瘜肉、鼻咽癌及顱底骨折等。流出的血量可能甚多,如傷者吞下血液,可能會引致嘔吐;如吸入血液,則會咳嗽或窒息。

病狀及病徵
  1. (1) 鼻孔緩緩流出血液。
  2. (2) 如為顱底骨折,血液會混和腦脊髓液流出。

處理方法
  1. (1) 讓傷者坐下,頭微微俯下,身體微向前傾。
  2. (2) 囑傷者用口呼吸,然後用手緊揑鼻骨之下的柔軟部位。冷敷其前額。
  3. (3) 囑傷者不要吞下咽喉間的血液。
  4. (4) 鬆解傷者緊束的衣物。
  5. (5) 揑鼻約十分鐘後,如未能止血,再揑十分鐘。
  6. (6) 在止血後,囑傷者四小時內不要擤鼻涕或挖鼻孔。
  7. (7) 如仍未止血,立即送院治療。


斷肢的處理

如傷者的肢體已遭截斷,除止血外,急救員亦須將殘肢妥為保存,並將它與傷者一併送抵醫院,以便安排重新接合。

處理方法
  1. (1) 使用外部出血處理法止血。
  2. (2) 將斷肢放入潔淨的膠袋內。用另一容器如膠盒或膠袋盛載冰塊,然後將連膠袋的斷肢放進去。切勿用水浸洗斷肢或讓斷肢直接接觸冰塊。
  3. (3) 將傷者及斷肢一併送院。

返回